楸梢螟和根结线虫是楸树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,前者主要危害幼苗上部,幼虫蛀食幼苗梢部,使其易被风折,致树无主干或多分枝;而根结线虫导致根部腐烂,影响树木生长,严重者可能致死。因此,需要加强管理。
楸梢螟每年会发生两代。老熟的楸梢螟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,第二年春化蛹,在每年的5月上旬出现成虫(体浅灰色,楸梢螟翅白色,有波状纹及褐色大斑纹),楸梢螟大多在夜间活动,产卵于嫩梢顶端。6〜7月又出现第二代。防治楸梢螟可以剪除带越冬虫的幼枝梢,集屮烧毁,然后采用25%滴滴涕乳剂200倍液或其它杀虫剂,在楸梢螟成虫期或初孵幼虫期药杀。
楸树幼苗、幼树以至大树均可能受线虫危害,但以1~2年生的苗木受害最重,受害后形成多级次生根和大小不等的虫瘿,部分虫瘿由根尖膨大形成,另一部分在木质化侧根皮层处产生。虫瘿初期光滑、淡黄色,内有许多白色透明的雌虫。楸树根结线虫以卵囊在楸苗根部和2龄幼虫在根际土壤中越冬。
翌年春季初次侵染源主要是越冬卵孵化的2龄幼虫。春季随气温、地温的逐渐升高,4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为2龄幼虫侵入根部并定居于内。由于线虫口针穿透细胞壁,通过食道腺注入分泌物,引起根细胞的大量增生(虫瘿),幼虫在其内栖息取食。待幼虫第4次脱皮后,雌雄分化异形。雄虫为线形,雌虫为梨形。雌虫行孤雌生殖,把大量成熟的单细胞卵产在体外的胶质卵囊内,1个卵囊内一般有200~400粒,多可达1000余粒。
楸树根结线虫1年重复侵染4次(4代),完成其生活史。 楸树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土壤温度关系密切,各代历期长短与地下5cm处温度有关。第1、2、3、4代线虫生活周期随着5cm处平均地温的升高而缩短。楸树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前作植物有关,重茬地或蔬菜地线虫发生重,前茬为农作物且非该种线虫的寄主植物,发病率低。杜绝带病种根、病苗、病土、农具等传播途径,轮作、避免连作、强化营林措施等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。虫口密度大的圃地可以辅以15%铁灭克或40%甲基异柳磷、5%~10%克线灵等药剂进行防治,视发病轻重,亩施药 2.5~5k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