楸(C. bungei)隶属于紫葳科梓属,该属全世界约13种,分布于东亚和美洲。中国5种,除楸外,自然分布的还包括梓(C. ovata)、藏楸( C. tibetica)、 灰楸(C. fargesii),及其滇楸(C. fargesii f. duclouxii),该变型在Flora of China中被归并。园林中常见的还有引种自北美的黄金树(C. speciosa)。该属大都为落叶乔木,材性优良,具大型的圆锥、伞房或总状花序,因此也可观赏。
楸是该属最常见应用的种类,高8-12m。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宽达8cm,顶端长渐尖,基部截形、阔楔形或心形,叶面深绿色,叶背无毛;叶柄长2-8cm。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,有花2-12朵;花萼蕾时圆球形,顶端有尖齿;花冠淡红色,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。蒴果线形;种子狭长椭圆形,长约1 cm,宽约2 cm,两端生长毛。花期5-6月,果期6-10月。
楸原产中国,据记载,第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时期在我国华北等地就有楸树分布,是古老的活化石树种之一,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至华东、华中和西南多个省区。古代关于楸的名称叫法不一:《诗经》称其为“椅”、《左传》记楸为“萩”、《孟子》谓楸为“贾”,到了西汉时期的《史记》始称楸或楸树。东汉《说文》谓:“贾,楸也”。 因楸与梓形态类似,古代二者常混称,如宋《埤雅》说:“椅即梓,梓即是楸。”,《汉书》也说:“楸也,亦有误称为梓者。”
楸喜光、温暖湿润气候,不耐寒冷,适生于年均温10-15℃、年降雨量700-1200mm的地区。根蘖和萌芽能力都很强,在深厚、湿润、肥沃、疏松的中性、微酸性或钙质土中均生长迅速,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,在干燥瘠薄的砾质土和结构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。对土壤水分很敏感,不耐干旱,也不耐水湿,在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(0.5m以下)的地方不能生长。对二氧化硫、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。